銀行業不良貸款已升至3.7萬億!五大行不良率逼近“臨界點”

作者:盤山集團 日期:2020-09-24

截至2020年6月末,我國銀行業境內不良貸款余額為3.6萬億元,而截至8月末,這一數字又飆升到3.7萬億,不良率達到2.14%,比年初增加0.11個百分點。業內人士分析,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年內可能突破4萬億。明天二季度風險暴露更加明顯,加上五大行不良率也逼近1.5%的臨界點,我國不良資產供應開閘,屬于不良資產行業的紅海+藍海局面已經形成。


倆月,不良貸款增加1000億

9月14日,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在銀保監會新聞通氣會上,通報了今年前8個月銀行業保險業經營運行情況。

8月末,銀行業境內不良貸款余額3.7萬億元,較年初增加5041億元,不良貸款率2.14%,較年初上升0.11個百分點。銀行業加大不良貸款處置核銷力度,前8個月共核銷不良貸款7302億元,同比多核銷963億元。

而據此前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我國銀行業境內不良貸款余額為3.6萬億元,不良率為2.1%,也就是說兩個月時間,不良貸款增加了1000億,不良率上升了0.04個百分點。

再縮小范圍,截至6月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2.74萬億。較上季末增加1243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4%,較上季末增加0.03個百分點。

業內:年內不良或突破4萬億 

一邊是不良貸款余額的快速增加,一邊是銀行加大處置力度。

昨天銀保監公布數據顯示,前8個月,銀行業共核銷不良貸款7302億元。而截至6月末,銀行業已處置不良貸款1.06萬億。但是根據全年處置3.4萬億的目標來看,最后四個月,銀行必須快馬加鞭才能完成處置任務。

值得關注的是,前8個月,銀行業各項貸款增加15.2萬億元,同比多增3萬億元,信貸資金重點投向制造業、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小微、“三農”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其中,制造業貸款增加1.8萬億元,增量較過去四年總和還多1092億元?;A設施建設、批發零售業貸款增加2.7萬億元、1.7萬億元,同比分別多增8192億元、7318億元。

銀保監主席郭樹清日前表示,當前金融風險仍然易發高發,一些潛在隱患依然較大,包括存量風險尚未得到徹底解決、不良資產上升壓力加大、資金面寬松背景下市場亂象極易反彈回潮。此外,當前,經濟尚未全面恢復,疫情仍有較大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金融風險也存在一定時滯,預計有相當規模貸款的風險會延后暴露。

業內人士分析,由于不良貸款的暴露還有延遲性,未來不良貸款的增速加快,即便加快處置,但就按照目前的增速來看,年內銀行業境內不良貸款余額也將突破4萬億。

五大行不良率逼近“臨界點”

作為不良資產供應主力的大型國有銀行,不良率也值得關注。

8月份中國銀行業期中考試成績單集中出爐。主要商業銀行結束了長達十幾年的收入利潤持續增長,首次出現營收、利潤下滑。資產質量方面,大型商業銀行也結束了資產質量連續3年的持續改善,不良貸款余額、不良率再次雙升。從歷史來看,大型商業銀行不良率逼近1.5%的“臨界點”,極有可能是新一波不良資產供應的信號。

2013年以來,五大商業銀行不良率開始攀升到2016年基本都超過1.5%,正是在這幾年工農中建交以極大的力度處置資產,每年向AMC轉讓規模一度超過千億元。

2013-2020中五大銀行不良率 


大型銀行不良抬頭,是新一波供應的信號。
 
從歷史來看, 2013-2017年不良資產轉讓從不足千億元到維持5000億的水平,這與大型商業銀行2013、2014年不良率的快速攀升有著密切的關系,也導致了2015年不良資產交易價格持續下降,各大銀行不得已設立平臺公司滿足出表服務。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五大行2014年不良率集體上升時,市場供應大幅增加。

紅海+藍海局面已形成

銀行加快不良貸款處置已經迫在眉睫,與此同時,監管層也不止一次的表示要擴寬不良貸款處置渠道,運用多種方式加快進行。其中個貸不良轉讓的試點落地則是一大抓手。

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抓手很可能將在年內落地。眼下,各個銀行正在打包各自手中的個貸不良,每家都有幾十億,總規模上百億。

而個貸不良,將是另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向不良資產行業敞開懷抱。

對于未來我國不良資產市場走勢,中國銀河金控首席運營官龐介民表示,未來幾年國內不良資產處置和金融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恰逢其時。

一是紅海廣闊,金融不良資產處置大有可為。由于銀行不良貸款暴露一般還有6—9個月的滯后期,預計后半年及明年銀行業還將面臨不良率快速上升局面。

二是藍海深遠,資本市場不良資產處置潛力巨大。就債券市場而言,目前我國信用債券余額近37萬億元,其中已違約主體的存量債券超過4300億元。就股票市場而言,一些上市公司股票質押融資也積累了一定風險。

四大AMC更多的是在商業銀行的體系中開展不良貸款等資產的處置,對資本市場不良資產處置并沒有大規模的參與,銀河金控將積極探索以不良資產管理、債轉股、投資銀行為特色的業務體系,合理拓展與企業結構調整相關的兼并重組、破產重整、夾層投資、過橋融資、階段性持股等投資銀行業務,促進問題企業化解難題。

三是國際化布局與海外不良資產處置模式值得探索。


以上內容轉自:不良資產頭條

一一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