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融資產監事長:并購重組是本輪不良資產處置重要手段

作者:盤山集團 日期:2020-11-12

10月17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殊資產研究中心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特殊資產行業季度分析報告。報告稱,三季度國內特殊資產交易較二季度有明顯回升,但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從供給端來看,中長期將有更多償債能力惡化的企業貸款面臨違約風險,三線以下城市的特殊資產標的量會有明顯上升;但不良資產的需求仍有待進一步回升。而在中國特殊資產50人論壇上,多位行業專家發表了針對不良資產行業前景及處置措施的主題演講,其中,中國華融監事長胡建忠認為,并購重組是這一輪不良資產處置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01
供應加大但交易增速緩慢

特殊資產往往是由于特殊原因被持有或需要處置變現的資產,其由于過度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導致價值被明顯低估,并因此可能有巨大升值潛力,包括不良債權、收益權或實物等資產。

從特殊資產的供給端來看,銀行存在明顯的不良資產剝離需求,非銀金融機構也有相當規模的不良資產待處置,特殊資產的標的量將進一步上升。

根據報告,截至2020年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達2.74萬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1243億元,較上一年12月末增加12.5%,較去年同期增長22%,不良貸款生成速度有所加快。其中中小銀行的不良資產處置壓力尤其大。三季度城商行和農商行不良貸款率上升幅度較大,尤其是農商行6月末不良貸款率已經達到4.22%的高位。

非銀金融機構也將成為特殊資產行業的重要供給方。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金融監管加強,信托、資管等非銀金融機構也出現不良資產暴露??傮w來看,根據不完全統計,來自信托、理財、資管等非銀部門的不良資產供給至少接近8000億元。


根據報告,2020年三季度國內特殊資產交易指數為96.75,較二季度有明顯回升,但尚未恢復至疫情之前。其中,特殊資產交易指數根據線上交易拍賣平臺單季度的交易量、交易金額和標的數量等數據形成,基期為2018年第一季度。

報告稱,考慮到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不變以及銀行監管壓力,中長期將有更多償債能力惡化的企業貸款面臨違約風險,企業破產重組數量上升,銀行不良貸款剝離需求也相應上升。預期中長期三線以下城市的特殊資產標的量會有明顯上升,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從特殊資產需求上看,如果中國經濟持續復蘇,市場對特殊資產的需求也會有所上升,特殊資產的成交額、成交量乃至成交溢價率將逐步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02
并購重組是本輪不良資產處置重要手段

中國華融監事長胡建忠認為,并購重組是這一輪不良資產處置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過去大批量的收置資產,批發零售資產時代一去不復返,這是本輪不良資產的特征所決定的,也是資產公司經過十多年運行所決定的。

胡建忠認為中國經營體系大部分提供增量,銀行發貸款,證券發股權,信托通過信托計劃。資產公司的版塊則是從存量入手,當社會的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累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資產公司應當解決資源錯配的問題。并購重組就是一個重要手段,國企逐步剝離當中,應當把國企有價值的相關主業保留,把有價值的副業通過剝離以后讓更多的參與主體,尤其是民營經濟進場,從而把它達到成一個比較精干的企業。這既解決了國企逐步剝離的問題,又解決了混改問題。

中國華融監事長胡建忠


胡建忠表示,資產公司的版塊是從存量入手,當社會的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累計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資產公司應當解決資源錯配的問題。這次央企的逐步剝離,中小機構的問題和好企業陷入擔保圈都不太適合用出清的辦法解決,不太適合用一破了知的辦法解決。

在大型或者中型民營企業爆雷過程當中,包括這些民營企業化險瘦身,通過資產重組、債務重組、管理重組、技術重組和風險緩釋方式重組的方式,使他們能夠在幾個領域,供應鏈上下游的幾個領域做精,把其他行業做整合。

同時應當用投行的辦法,投行的思維,用資本性投行的辦法,證券公司是做證券投行,資本行用資本的思路,既出思路又出資金整合這次企業。

中小金融機構,信托機構更需要用重組的思維來解決。他談到,正在研究不斷的細化上市公司的白名單,就是把基本面還不錯,階段性現金流或者是階段性的經營困難受控于大股東質押這樣的上市公司把它拿出來,去收購它的大股東質押,去轉移一部分股權,小股大債,然后剝離它的非主營資產,小步快走的方法為它植入有效資產,實現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徹底改善。在價值修復以后,資產公司退出。

經過這么長期的歸類以后,資產公司由過去的收購管理處置,以批發和零售為特色的資產公司,過渡到金融控股公司,“我們理解資產公司的發展方向就是做一個以并購重組,重整問題金融機構,重整社會的問題實體企業為主的資本性的投行?!?/span>

他強調稱,資產公司要細分,現在五大MC和地方MC和還沒有牌照的在這個領域不斷做貢獻的一些資產公司,我們應該是取長補短。哪些人做批發,哪些人做零售,哪些人做加工,形成一個現代已經叫一個行業,這個行業更加規范、穩妥的前行。

03
特殊資產將成為中國最大一種資產
目前尚處初級階段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也表示,特殊資產未來可能成為中國最大的一種資產。特殊資產的概念下覆蓋了不良資產,中國的不良資產在疫情之前就很顯著,而且增長較快。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

李揚還指出,在疫情和審慎監管之間,抗疫是放在第一位的。疫情之下就看到了兩個現象:一是財政政策的金融化。財政的收入和支出是無償、強制的,現在由于支出壓力很大,收入又在下降,并且還需要減稅、免稅,于是收支差異很大,財政支出相當一部分要靠金融手段籌集,所以我們看到國債等等的增長。二是金融政策財政化。金融運行和財政運行的顯著不同,是有條件的、要回流的。所謂有條件是指要有期限,所謂要回流是指要有回本。疫情下我們采取的很多金融政策顯然挺難做到回流。一些財政政策基本上是當著財政政策在使用。

針對這種情況,李揚認為,今后面對的金融資產特別是不良資產會急劇增加。疫情之后處理特殊資產,特別是不良資產會是第一大挑戰。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委員紀敏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學術委員紀敏在論壇上也表示,全球化正處于模式轉型過程當中,各種各樣的風險事件,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增加對安全資產需求的同時,也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資產回報越來越低。在此背景下,特殊資產行業一方面規模在不斷的增加,市場潛力非常大。另一方面,定價怎么樣能夠更好的反映投資回報,也帶來一定的挑戰,所以是機遇和挑戰并存。

紀敏也指出,目前我國資產管理的產品結構反映出我們還處于初期的發展階段。特殊資產還沒有能夠真正實現居民財務管理意義上的資產管理的概念。未來在培養合格投資人方面還是要下不少功夫。

04
力爭在2025年把上海建成亞洲資管樞紐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長解東認為,全球特殊資產市場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歷數次金融危機的洗禮,已經成為全球資產管理機構重要的投資對象,而且在經濟下行周期特殊資產市場往往發展更快。在后2020全球大背景下,發展特殊資產市場有利于豐富資產類型和品種,吸引更多外資機構集聚,有利于盤活存量資源,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有利于化解金融風險,促進經濟金融平穩運行。
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長解東

特殊資產管理是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的重要領域,上海一直致力于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目前已初具雛形。解東透露,力爭到2025年,把上海建設成為資管要素集聚度高、國際化水平強、科技應用領先、生態體系完備的綜合性、開放型資產管理中心,成為亞洲資產管理的樞紐,躋身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據解東介紹,上海已經形成門類齊全的金融要素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各類持牌金融機構超過1600家,全球排名前10位的國際資管機構均已來滬展業,上海保險資管、公募基金規模占全國的比重均超過30%。此外,上海擁有豐富的投資主體、完善的中介服務體系和高效的司法服務體系。

解東表示,下一步將加強特殊資產市場創新發展、制度規則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將發展特殊資產市場納入上海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進程中。上海將進一步強化金融市場對于資管行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加強金融科技賦能,在資管、科技和產業良性循環與互動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我們將積極支持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深度合作,推動資管行業產品和服務創新,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吸引更多資管機構來滬展業、興業。同時,上海還將不斷提升境外投資者配置境內資產的便利度,對標國際水平,制定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廣的支持政策,營造一流金融發展環境。


一一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