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仍是不良資產收持好時機?。?!

作者:盤山集團 日期:2021-04-29

   01


 2020:處置效率提升,新機構入場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不良資產處置行業帶來一些新的影響。有業內人士表示, 最明顯的一個變化是通過網上渠道、借助科技手段處置不良資產成為常態。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攜手旗下分公司、子公司,去年都加大了網上“兜售”不良資產的力度,定期推出一系列網上推介會,借助網絡平臺信息傳播與價值挖掘功能,撮合交易處置資產?!盎ヂ摼W+不良資產”處置生態鏈快速發展,產業鏈條上下游機構紛紛參與,不良資產處置的效率明顯提升。


受多種因素影響,2020年,商業銀行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不良資產市場供給增加,吸引更多的市場機構入場。


去年末, 中國銀河資產獲批開業,第五家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落地,意味著不良資產處置行業新格局的形成。雖然中國銀河資產釋放出側重于其在證券行業優勢,與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展開錯位競爭的信號,但是不能忽視中國銀河資產的入局對行業帶來的新影響。


同時, 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的隊伍也有所擴大。外資機構進入不良資產市場的意愿上升,橡樹北京已經于去年年初在北京完成工商注冊,意味著外資機構能夠更加便捷地參與到我國不良資產市場中。行業市場主體的增多,必然會促進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同時也反映出不良資產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


有專家指出,2020年市場供應穩定的同時,不良資產包的市場價格繼續保持在理性區間。前些年由于市場規模增長吸引更多新機構入場,由此產生了一些不理性“搶包”造成價格虛高的現象早已成為過去, 當前市場已經回歸理性,正是良好的不良資產收持期。面對良好的市場機遇,各市場主體積極抓住機遇,不斷加大收持力度。



   02


 2021:加強合規,經營范圍拓展 


新的一年,不良資產處置行業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有業內人士表示, 2021年仍然是不良資產收持的良好時期,市場機構將會根據自身的實力和需求,在不良資產領域繼續挖掘資產價值。


有專家認為, 進入2021年,不良資產市場將繼續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隨著監管的加強,資產管理公司回歸主責主業力度會進一步加強,合規管理也將是趨勢。


從2020年可以看出,市場風險暴露的方式不拘泥于一種形式,僅限于傳統的集中于銀行業不良貸款的收持和處置,已經不適應形勢的變化。不良資產的內涵和外延都在發生新的變化,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近年來也在逐步構筑“大不良”的格局。


業內人士表示,伴隨著外資入場及中國銀河資產的展業, 不良資產經營的范圍也將進一步從銀行類金融機構向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拓展,不良資產經營行業的經營范圍進一步從金融機構向實體企業擴展。


“互聯網+不良資產”經營模式將會繼續深化。這一模式能夠通過發揮互聯網的價值發現和市場發現功能,減少委托代理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打通處置方、投資方、第三方中介等各類市場主體之間的信息屏障,對錯配的不良資產在互聯網上進行優化配置,極大提高不良資產處置效率。有專家認為,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經濟的完善,在盡職調查、資產定價、價值發現、撮合交易等關鍵領域將發生重要變化。


   03


投行化思維成為趨勢 


有專家表示,在不良資產處置端,“三重”(重組、重整、重構),增強投行化的運作能力,將成為資產管理公司轉型發展的一個方向。


重組的目的是通過債務重組優化標的企業的財務結構,資產重組是幫助企業優化資產結構;


重整的目的是通過重整程序幫助企業脫離困境;重構則是通過多種手段助力企業重構管理經營等模式,促進企業轉型發展。


近年來,資產管理公司充分運用投行化的思維,打造了諸多成功的案例,積累了經驗,但是仍面臨一些問題。雖然并購重組類業務的推出為資產管理公司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然而此類業務至今沒有形成規范化的業務路徑。


中國東方戰略發展規劃部總經理董裕平認為,資產管理公司在傳統處置類模式方面已具備一定專業化水平,但難以發揮深層次的金融救助性功能。反觀并購重組業務,當前并沒有形成穩定的業務、盈利和風控模式。 如何形成統一規范的并購重組實操手段和業務模式,是現階段資產管理公司轉型的迫切需求。


中國信達博士后崔明懿認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監管政策相疊加的不確定性,資產管理公司到了迫切轉型的關鍵期, 應努力做強不良資產處置主業,合理拓展與企業結構調整相關的兼并重組、破產重整、夾層投資、過橋融資、階段性持股等投資銀行業務。


可以預見,面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和監管環境,資產管理公司將充分利用不良資產市場上并購重組業務發展空間擴大的機遇,以專業化和定制化的投行手段開展并購重組業務,促進資產管理公司的轉型發展。


在風險資產加速暴露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未來一段時間,無論在政策還是市場方面,不良資產都迎來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期。


中國不良資產市場的熱度正備受關注,在諸多國內外專業投資機構看來,此輪經濟周期中,不良資產投資的“黃金”機會已經顯現,并對中國不良資產投資業務的機會開始“虎視眈眈”。


   04


“新玩家”加速入場 


不良資產是一門利用經濟周期波動“低買高賣”的生意,具有明顯的逆周期特征,關鍵是風險定價能力,考驗對資產價格周期的判斷力。


而從不良資產處置市場參與者的角度看,正在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


1、海外機構境內擴張


年初中美貿易協議中,我國允許美國金融服務供應商申請省轄范圍資產管理公司牌照。


2月17日,橡樹資本全資子公司——Oaktree(北京)在北京完成工商注冊,成為首家外商獨資地方資產管理公司。


2、“國家隊”再次擴編


3月5日,銀保監會批復建投中信資產轉型為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使得我國由國家控股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數量自1999年以來首次增至五家。


據悉,銀河資管定位于資本市場類特殊資產處置,關注上市公司紓困、違約債券及行業基金共建等方面的業務機會。


3、券商增資地方AMC


東吳證券是業內首家借道地方AMC參與到不良資產處置領域的券商。此外,中信證券、招商證券、中原證券、財通證券等券商也通過各種方式入股地方AMC。


今年4月,東吳證券再次增資蘇州資管,進一步介入不良資產業務。


“新玩家”的入場,對特殊資產市場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短期內,參與主體增多將進一步壓縮現有投資機構的利潤空間,加劇特殊資產行業競爭;但長期看,新的參與主體將發揮“鯰魚效應“,推動不良資產參與主體不斷拓展服務對象并完善服務手段,倒逼經營模式創新,客觀上促進不良資產經營專業化、服務客戶多元化。



   05


多項政策鼓勵紓困實體企業,化解金融風險 


為降低新冠疫情對實體企業的影響,政府出臺政策對困境中的中小企業還款給予優惠,提出了“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和“適當下調利率”的指導意見,放寬了相關行業的不良容忍度。各地方政府也紛紛發文對疫情后中小企業經營提供財稅、金融、社保、房租減免等各種扶持政策。


盡管這些文件和政策不能完全阻止中小企業不良信貸資產的產生,但是客觀上拉長了風險暴露的時間,以時間換空間,為后續通過資產并購、債務重組等特殊資產運營模式,紓困發展前景良好的企業提供了政策基礎。



   06


運用互聯網化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 


目前不良資產市場金融科技發展的重點集中在互聯網金融及小額貸款領域,隨著數據的積累,人工智能的進化,金融科技將應用于解決不良資產市場的核心問題。


即信息

一一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