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類不良資產批量轉讓半年透視:能否從“不溫不火”走向“供需兩旺”?
作者:盤山集團 日期:2021-09-29
01
布局積極、推進緩慢的原因何在?
“市場上多次提到定價問題,這無疑是一個重要方面,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處置端能力的建設問題?!眹医鹑谂c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實際上,個貸不良資產的處置渠道一直以來十分有限,零售類不良資產批量轉讓業務的重啟對于商業銀行而言,可以說是一種最為徹底的不良資產出表方式。然而,轉讓定價難、處置能力落后導致受讓方意愿不足等問題也同時凸顯出來。
毫無疑問,一個剛剛重啟的業務模式需要參與各方的共同探索。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多次提示不良資產反彈風險,要求保持處置力度不減。市場人士預計,零售類不良資產批量轉讓業務的春天不會太遙遠。
02
業務落地緩慢背后的供需觀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銀行業資產質量受到明顯沖擊,特別是零售類不良資產相比對公類不良資產出現了更快的增長趨勢。雖然全行業零售類不良貸款余額的數據沒有單獨統計,但從30多家商業銀行披露的分類不良貸款數據來看,2020年,全口徑不良貸款余額增長13%,而零售不良貸款余額增幅為15%,高于對公不良貸款余額11%的增幅。
銀行機構的處置需求是顯而易見的。銀登中心數據顯示,在上述開立了業務賬戶的446家機構中,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合計305家,占比近七成。
“較強的參與意愿,反映出銀行有較大需求,疫情導致個人客戶還款意愿和能力下降,尤其是個人消費貸、信用卡不良率明顯上升?!敝袊y行研究院博士后鄭忱陽以信用卡舉例稱,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為892.2億元,較年初增加6.4%。
然而從業務落地情況來看,零售類不良資產批量轉讓業務并未成為商業銀行爭相處置不良資產的“新戰場”,也沒有成為資產管理公司拓展市場的“新藍?!?。
“這個問題可以從供需兩端來分析。從需求端來講,個貸不良資產的處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備相應的能力。而AMC(資產管理公司)一直以來擅長的是批量對公業務,對個貸不良的處置能力還沒有建立起來?!痹鴦偙硎?。
從供給端來看,鄭忱陽分析認為,由于新政出臺不久,個貸不良資產批量轉讓對銀行機構而言是一個新業務,還沒有形成標準化、系統化的業務流程,很多機構處在政策消化期、成本收益測算期、產品服務設計期或效果觀察期,大規模推進仍需時間。當然,定價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03
從“嘗鮮”到真正“批量”
“個貸不良資產批量轉讓,資產定價估值是核心,決定了買賣雙方的成交情況,但當前個貸不良定價的確存在問題?!编嵆狸柼寡?。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3月份平安銀行首筆個貸不良轉讓落地后,出現了近200%的資產溢價,但近期的個貸不良資產包的交易溢價現象逐漸減少,反而大幅折價銷售,折價在1至3折。專家認為,資產價格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出現如此大的波動,說明不良資產的定價模型還不夠精準、定價機制尚未健全,無法精確地反映資產包的價值。
“短期內解決定價問題是困難的,銀行可以從少量開始做,先把路跑通,相應的業務模式建立起來,大批量轉讓業務的開展需要時間探索?!痹鴦傉f。
今年以來,工商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等8家銀行已在銀登中心累計掛牌轉讓零售類不良資產包18個,其中,目前共有9個資產包的轉讓結果被公示,涉及未償還本息總額合計為1.15億元,規??捎谩皣L鮮”來形容。
不過,從“嘗鮮”到真正“批量”,受訪專家普遍持樂觀態度。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在于,銀行處置零售類不良資產的渠道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而相比其他處置方式,批量轉讓業務又有著明顯的優勢。
在前期各類業務中,不良資產收益權業務僅能實現“會計出表”,而資產證券化和核銷雖然可以減記風險資產,同時實現“風險出表”,但后續仍需要做好回款清收和客戶服務工作,從業務層面并未減少銀行的工作量。
反觀批量轉讓業務,出讓銀行可對前期此類工作煩瑣且低效的賬戶進行“銷戶”,實際上實現了“管理出表”的效果,可以說是目前最為徹底的不良資產出表方式。
在這種背景下,零售類不良資產批量轉讓試點對于商業銀行化解不良資產、提高資本運作水平、改善精細化管理能力等方面,有著相當積極的意義。
04
預計未來將呈現供需兩旺狀態
“未來,個貸不良資產批量轉讓無論從規模還是質量都將有所上升?!编嵆狸柋硎?,隨著交易數據積累和參考標準的建立,定價難題會有所緩解,供需雙方的價格博弈將更加充分。目前,一些金融機構已在準備體量較大的資產包以便進行大規模操作,預計后續該業務將呈現供需兩旺狀態。
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地方AMC預計將成為市場主力。據悉,目前,多家規模較大的地方性資產管理公司已經開始積極布局這一領域,包括組建專業化部門和團隊、建立業務制度流程、向市場機構學習技術等?!翱紤]到零售業務具有極強的邊際成本遞減效應,因此只有穩步做大規模的資產管理公司才能在這一領域真正有所發展?!痹鴦偙硎?。
“終端處置能力提升才是最為核心的問題?!痹鴦偺岢?,未來也許可以嘗試允許個貸不良資產的再次轉讓,一些具備核心處置能力的機構雖因缺少牌照而無法直接參與資產受讓,但其自身的能力和經驗對資產管理公司具有較強的互補作用,預計未來將成為這一市場較為活躍的第三方機構。
近期,有關人士表示,隨著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到期,未來不良貸款仍然面臨上升壓力,不良貸款可能進一步增加。鼓勵銀行統籌做好應對不良貸款反彈的綜合方案,有效運用現金清收、核銷、批量轉讓等手段,進一步加大不良貸款處置。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銀行業處置不良貸款力度不減,共處置1.1萬億元,同比多處置496億元。
上市銀行半年業績報即將進入密集披露期,“預計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仍將維持‘一升一降’的趨勢,即不良貸款率同比下降,不良貸款余額小幅上升。同時,一些結構性的資產質量問題值得關注?!编嵆狸柋硎?。
專家預計,下一步,銀行業將綜合運用傳統處置和新型處置工具,多措并舉壓降不良資產。進一步加大不良貸款的核銷力度,在符合監管部門規定和要求的情況下,采取應核盡核政策。持續完善清收機制,配備專業的清收隊伍,給予一定的激勵保障,規范清收流程,提高清收效率。